鄉村振興, 振的是心, 興的是業 !
產業是發展鄉村振興的重點!
沒有農村地區的脫貧,就沒有鄉村振興!
鄉村振興到底怎么干?這里有*接地氣的全套方略!
> 創新手段推進鄉村振興
> 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助力鄉村振興
> 鄉村+文化旅游促進鄉村振興
> 投資風向標
· 鄉村旅游、休閑農業、旅游小鎮,離不開景觀的建設及環境的治理;
· 有生態改善能力、旅游景觀建設能力的企業將獲得多重政策加持;
· 建議:東方園林;鐵漢生態;博世科。
農業產業化聯合體 | |
內涵 | 依托“公司+農民合作社+家庭農場”“公司+家庭農場” |
牽頭企業構建產業鏈,在合理分工基礎上開展一體化經營,發揮各經營主體優勢 | |
能有效配置資源,降低風險、提高綜合競爭力,使農戶獲得長期、穩定的經營收益 | |
基本特征 | 獨立經營,聯合發展:一家龍頭企業+多個農民合作社+家庭農場等組成;產權明晰,獨立自主運營,協同農業生產經營 |
龍頭帶動,合理分工:龍頭企業負責研發、加工和市場開拓,合作社負責農業社會化服務;家庭農場負責農業種養生產 | |
要素融通,穩定合作:資金、技術、信息融合滲透,實現“一盤棋”配置資源;聯合體之間建立長期穩定的聯盟,增強了組織和合作意識 | |
產業增值,農民受益:產業鏈條的延伸,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,從而具有了產業增值、農民受益的組織特征 | |
發展要求 | 建立多元主體分工協作機制;健全多類資源要素共享機制;完善多種形式利益共享機制 |
重要意義 | 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、促進鄉村產業興旺的重要載體;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有效形式 |
鄉村+文化旅游 | ||
內涵 | 以文化旅游為產業核心推動鄉村振興,是實現人文環境、自然生態、產業發展、居民生活全面振興的途徑 | |
發展現狀 | 以觀光、考察、學習、參與、康體、休閑、度假、娛樂等為一體的綜合型方向發展 | |
發展類型 | 觀光型鄉村旅游、農業科普主題鄉村旅游、民俗文化主題的鄉村旅游、康體養生型鄉村旅游 | |
開發要點 | 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 | 按旅游城鎮的風貌進行控制,使小城鎮本身成為旅游吸引物之一; 依托小城鎮發展鄉鎮企業、旅游商業,如農副產品的深加工、旅游紀念品的生產等。 |
注重環境保護協調 | 加強與生態資源的有機結合,堅持在旅游資源開發中“保護第一,開發第二”的原則 | |
管理模式 | 國家直接經營管理 | 集景區所有者和經營者于一身,管理、保護和開發經費由國家財政承擔,門票及其他旅游項目由國家定價,收入上繳國家。 |
優:在保護遺產、體現社會公共利益、資源整合等方面表現的尤為突出。 缺:導致資源得不到有效配置,嚴重阻礙了旅游景區的健康發展。 | ||
市場化經營管理 | 將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,真正把風景區作為一項產業來對待,將其作為獨立的主體推向市場 | |
兩種模式:以項目的形式招商引資,多個投資主體進入景區經營;壟斷經營權,以一家作為投資主體,進行壟斷經營 |
> 一號文件為以發展旅游實現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:
引導鄉村旅游項目形態
· 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
· 建設一批休閑觀光園區、森林人家、康養基地、鄉村民宿、特色小鎮
拓展旅游資源視野
· 積極開發觀光農業、游憩休閑、健康養生、生態教育等服務
· 創建一批特色生態旅游示范村鎮和精品線路
助力農村人口就地轉型
· 加強扶持引導服務,實施鄉村就業創業促進行動
· 發展文化、科技、旅游、生態等鄉村特色產業,振興傳統工藝
· 探索宅基地所有權、資格權、使用權“三權分置”
· 拓寬資金籌集渠道,提高金融服務水平
助力農村人口就地轉型
> 農旅結合是實現鄉村振興一大捷徑
> 農旅結合下鄉村振興的發展類型
“農業經營化、農村產業化、農民富?;笔墙鉀Q“三農、城鄉統籌和城鄉一體化”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,鄉村旅游、休閑農業、鄉村建設、田園綜合體、特色小鎮等是以發展旅游帶動鄉村振興的幾大類型。
· 鄉村旅游
· 鄉村建設
· 休閑農業
> 農旅結合十大創意模式
鄉村旅游 | |||
概念 | 旅游者在鄉村(通常是偏遠地區的傳統鄉村)及其附近逗留、學習、體驗鄉村生活模式的活動。 | ||
特征 | 鄉村性、經濟性、可參與性、可持續性、差異性、多樣性 | ||
開發模式 | 類型 | 內容 | 案例 |
資源依托模式 | 依托鄉村豐富獨特的旅游資源,如生態、民俗等資源進行旅游開發 | 福建永定土樓民俗文化村 | |
區位依托模式 | 以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經濟環境為依托,打造具有綜合競爭優勢的旅游產品 | 嘎灑鄉村 | |
市場依托模式 | 位于城市中心旁,有良好的區域客源市場,依托市場需求給游客提供短期度假的旅游產品 | 北京毛家峪村 | |
政策依托模式 | 依托于政府在鄉村旅游市場的相關利好政策,發展以政府把控全局的鄉村旅游產品 | 三穗縣滾馬鄉 | |
產業依托模式 | 以鄉村的產業發展為核心,將鄉村旅游與特色產業結合,推動鄉村旅游產品開發 | 貴陽市烏當區偏坡鄉 | |
景區依托模式 | 依托于當地知名景區,以景區的知名度為當地帶來穩定客源,帶動周邊住宿、餐飲、購物的發展 | 舊縣村 |
鄉村建設 | |||
簡介 | 以鄉村的自然肌理、古建遺存、鄉土文化、歷史文化等為依托,開展造鄉活動,為鄉村注入新的活力。 | ||
開發模式 | 類型 | 特點 | 內容 |
鄉村酒店 | 按照酒店的模式,對村落進行統一規劃設計或改造; 成立鄉村旅游合作社,實行鄉村旅游接待戶的統一管理; 鼓勵村民參與酒店建設和經營活動,保證村民利益。 | 設置文化休閑區、兒童游樂區、主題餐廳、有機農場、運動休閑區等項目 | |
田園綜合體 | 集現代農業、休閑旅游、田園社區為一體的特色小鎮和鄉村綜合發展模式 | 鄉村休閑度假項目集群、農業產業項目集群、田園生態旅居項目集群 | |
主題民宿 | 以田園生產、田園生活、田園景觀為核心組織要素,多產業多功能有機結合的空間實體 | 以民宿為核心,兼具主農業體驗,民俗文化體驗,自然觀光體驗,運動體驗項目等 | |
主題莊園 | 以現代農業產業為基礎,通過大型企業資本導入,發展莊園經濟,形成“產業+莊園”雙驅動 | 主題文化商業聚落、大型節慶展會 | |
鄉村度假綜合體 | 以鄉村自然景觀和文化體驗為基礎、以鄉村休閑度假要素配置為核心、以高品質服務為保障的土地綜合開發 | 以休閑商業配套+度假產業集群的業態模式,如民俗街、美食街、民宿客棧等 | |
民俗文化小鎮 | 由村集體進行統一管理,以當地民俗文化為基底,進行民俗場景及氛圍營造,開發特色民俗產品 | 以民俗文化展示館、民俗購物街等為核心,配套田園休閑區、運動游樂區、民俗鄉居聚落 |
休閑農業 | |||
概念 | 利用農業景觀資源和農業生產條件,發展觀光、休閑、旅游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 | ||
特征 | 以農業產業+農業產業延伸出的休閑旅游為構成,無地域限制,側重發展農業自然資源觀光、農事活動休閑和農耕體驗等休閑體驗項目 | ||
開發模式 | 類型 | 內容 | 案例 |
連片開發模式 | 以政府投入為主建設基礎設施,帶動農民集中連片開發現代觀光農業。依托自然資源和民俗文化,提供休憩、度假、娛樂、餐飲等服務。主要類型包括休閑度假村、體閑農莊、鄉村酒店 | 上海市郊區、北京市郊區、南京市郊區 | |
“農家樂”模式 | 農民利用自家庭院、農產品及周圍自然景觀開展的旅游活動 主要有農業觀光類、民俗文化類、民居型、體閑娛樂類、食宿接待類、農事參與類 | 成都近郊郫縣友愛鎮農科村 | |
農民與市民合作模式 | 建立休閑農園,以“認種”方式,使消費者共同參與農業投資、生產、管理和營銷等各環節 | 蘇州旺山休閑農莊 | |
產業帶動模式 | 以現有的品牌農產品,通過休閑農業平臺,吸引城市消費者購買,從而拉動產業的發展 | 浙江稽東鎮的山娃子農莊 | |
村鎮旅游模式 | 依托古村鎮宅院建筑和新農村格局開發觀光旅游 主要類型有占民居和占宅院型、民族村寨型、占鎮建筑型、新村風貌型 | 濟南市歷城區仲宮鎮、柳埠鎮 | |
休閑農場或觀光農園模式 | 主要類型有田園農業型、園林觀光型、農業科技型、務農體驗型 | 北戴河“集發農業觀光園” | |
科普教育模式 | 利用農業觀光園、農業科技生態園、農業產品展覽館、農業博覽園或博物館,提供科普教育 | 河南省農業展覽館 | |
民俗風情旅游模式 | 主要類型有農耕文化型、民俗文化型、鄉土文化型、民族文化型 | 北京懷柔區七道梁村滿族生態園 | |
休閑度假模式 | 主要有鄉村養生、鄉村運動、度假地產等產品類型 | 北京御林湯溫泉度假村 |
全國各省市地區積極制定相關政策響應國家鄉村振興發展戰略,以內蒙古、重慶、山東、浙江等地為例:
· 建設鄉村旅游集群片區和三產融合的鄉村旅游園區
· 聯合住建部門打造旅游小鎮、特色村落;聯合扶貧、農牧部門打造鄉村旅游項目
· 帶動農副產品向旅游商品轉化,鼓勵交通沿線和重點旅游區周邊的村落發展鄉村旅游設施。
· 加大鄉村游景區(點)及沿線基礎設施、公共服務設施建設
· 建設一批標桿性、示范性農旅融合示范項目
· 推動都市美麗鄉村示范區建設,啟動一批生態休閑、特色小鎮、美麗鄉村項目建設
· 創建一批旅游示范鎮(村),建設鄉村旅游A級景區20個
· 引入“合作社+農戶”“公司+農戶”“公司+合作社”模式
· 保護歷史文化村落,培育原生態的文化旅游名村
· 打造一批功能完善的旅游田園綜合體
· 完善旅游廁所、旅游引導標準等公共服務體系
· 推進鄉村旅游綜合環境建設,加強鄉村旅游品牌建設
· 堅持“一組團一特色、一鄉鎮一精品”進行項目建設
· 推動傳統鄉村旅游向生態休閑產業轉型
· 開發一批古村落和歷史文化街區
· 以鄉村“環境革命”推動全域美麗大花園建設,力爭創成省級美麗鄉村示范縣。
TEL: 400-8593-166 MAIL: liye@liyejigou.com FAX : 021-50321021 ADD:上海市黃浦區肇嘉浜路96號瑞金商務中心8號樓402-405室